2007年12月18日星期二

抱抱

--2007年12月14日 12:32

听说昨天早上我上班后,Edison大哭,因为没有和我抱抱。感动!

于是,昨晚抱抱了他,今天上班前,又抱抱。于是,他笑逐颜开。于是,我也很开心。

签证

--2007年10月25日 16:32

昨天中午去美驻沪领馆签证面谈。

虽然工作后第一次因公访美签证时就被要求面谈,但那次是北京统一组团,去的是美大使馆,和这次的经历又有所不同。

同行的另有4名同事,我们五人按面谈通知的要求,12点就提早来到了美领馆驻地――梅龙镇广场。其实这个地方以前经常来,从来也没想到美领馆会在这里,真有点大隐隐于市的感觉,不过后来我们一致认为这里只是领馆办签证的办公地点,真正的领馆应该在其他一个幽静的地方,例如衡山路,不知道这个想法是否正确。(:p,后来上网查了一下,梅龙镇这边是美领馆的领事处,还有一个商务处是在淮海路)在梅龙镇广场的2号门(就是以前哈根达斯店外,不过这家店最近已经转手了,哈根达斯不知道是换地方了还是撤店了。想当初我们就是在这个店要到了一叠收银条办了张哈根达斯的VIP卡,怀念),已经排了两条长队。我们仗着手持了面谈预约单,直奔8楼,结果被一个保安赶了回来:去一楼2号门排队。

回到门口,仔细地看了一下两条队伍,发现还是有些区别。一条比较短,前面的牌子上写着“外事办公室预约面谈”,另一条比较长,转了弯排到人行道上,牌子上写的是“签证及递交材料”之类的,而且排在长队伍里的很多年纪比较大,白发苍苍。我们排到了短队伍的后面,不放心,又去找维持秩序的一个制服男,确认了以后继续排队。

12点半,有人来发牌子,有点象餐厅门口的叫号;又有人拿着个喇叭来强调注意事项,说明如果上楼以后过不了安检,退回来得重新排队。又过了一会儿,有人来带队了,让我们象小学生一样排成两列纵队,没带我们进梅龙镇,而是拐着弯到了另一侧办公楼的边门,再改成一列纵队等货梯。货梯上到8楼,又拐了几个弯,还是到了刚才我们到的地方,这时已经比较热闹了,排队过等安检。

等排到我们,验看了证件后,就进门安检。的确挺严格,又是脱鞋,又是解皮带,金属物品全要放到小篮子里过X光机。不过,还好有惊无险,我们都顺利地过去了,开始我还担心忘了把手表留在车上,看来也不至于那么紧张。

等待面谈的空间不大,但看上去还挺宽敞,大约二百来平米吧,有点象一般银行里的布置,一侧(应该是东侧)是一排12个窗口,有叫号的LED屏。其中有两个窗口(11和12号)前还有隔断,显得空间比较大,我们瞎猜那是给家庭或团体签证的。大厅的中央则摆了些座位,我们到得比较早,还没有几个人坐,我们就找了靠近的座位坐下了。西侧也有两块长条的LED屏,滚动显示着一些公告信息,例如“持什么签证可以在美国国内逗留30天”啦之类的。另外西侧墙上还贴了不少宣传画,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张上是美国国旗、签证官和监狱铁栏的图案,宣传词大约是“使用伪造的护照或签证将使你永远关上通向美国的大门”。

等到1点半,还没有开始办手续,座位已经基本上坐满了,有两个穿制服的出来维持秩序,让站着的人都离开座位,排到大厅的北侧(刚过安检进来的地方)。后来开始办手续了,站起一个人,才允许进来一个。另外还有一条站队,从大厅的南侧墙一直排到西侧,我们估计那条队是来递交材料的。

终于等到东边的窗口开始叫号了,估计他们的午休时间终于结束了。有趣的是,她的叫号是很随机的,一开始只开了两个窗口,一个从A001开始叫,另一个则叫F800。等了好一会儿也没叫到我们,于是找了保安问一下,说我们很早就进来了,怎么还没有轮到。保安讲她也不知道,为公平起见,叫号是完全随机的。嘿,我看是一点也不公平,倒和我们的电子排队系统一样,主要是为了廉政。

一直到两点多,窗口也陆续开到了6个,终于叫到了我们老田的号,于是老田和大胖一起去了(因为很多材料是大胖负责准备的)。过了一会儿,大胖向我们挥手示意,我们就一起上去了。签证官是个典型的美国女孩(较胖),中文说得不好,看我们不明白她的意思,就拿了笔直接在我们的材料信封上写。原来她向我们要三样材料:外方邀请函原件、工作证明、访美行程计划。这些我们都没准备,她也没介意,让我们先依次留了指纹(两个食指),然后要我们补递了材料再说。于是我们出来,前后不过10分钟。

实际上还是我们自己的准备工作没有到位,这些材料都不难准备,如果事先问清楚就不至于今天无功而返了。不过看这个情形,得到签证只是个手续上的事,只要相关的材料递进去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,只是我们原定的行程可能要推延了,去美国时会更冷一些。

2007年11月24日星期六

迈阿密、GTA、暴雨 - 2007访美游记(6)

我们一行人中有不少都玩过GTA,对迈阿密的印象大都来自于GTA2代中的场景,很早就对这个阳光明媚的海滨城市心向往之。一出迈阿密机场,高高挺拔的椰子树、扑面而来的暖湿空气,让刚从北方晚秋而来的我们眼前一亮,也有些不太适应。从机场一路行去,除了开车的时间长一些,路边的景色与GTA2中看到的如出一辙,让人不禁感叹美国人做游戏的精准。

第二天,我们开车去美国最南端的城镇-Key West。老田和法师都不约而同地穿起了短袖体恤。去Key West要沿着一条在40多个岛屿组成的岛链上建造的公路开2个多小时。在我们公路的一边,还有一条废弃的铁路,据说当年刚建造好就遇到了一次飓风,将不少路段的铁路桥给破坏了,于是就再也没有修理和使用。一路上天气非常晴朗,公路的一边是大西洋,另一边是墨西哥湾,不时驶过连接岛屿的桥梁或路桥,两边都是海天一色,视野非常遥远。开了一会儿,坐在前排的大胖说见到前面有正在下雨的云层,还高兴地拍着照,不多久,我们就冲进了雨区,一阵雨点毫无征兆地扑面倒了下来,几分钟后,云层就又被甩到身后去了。

在Key West,我们参观了海明威的故居,去所谓的美国大陆Southernmost Point拍了照。本来还要去杜鲁门的小白宫,可是到门口没让进,要等一会儿,先说10分钟,等完又说再5分钟,我们觉得无聊,而且对Truman总统也不感冒,就退出来,让导游退了票。

回到Miami,天已经黑了,导游带我们到市中心较为繁华的酒吧街等作路游。突然就下起了一场大雨,渐渐地,雨水象瀑布一样倾倒下来,汽车刮雨器摆动时带起水柱向两边甩去。这场雨下得挺久,地面很快就积起了水流,雨水打在上面就好象水面在沸腾一般。路边的行人倒是很从容不迫,有些仍坐在路边的大伞下喝酒,有些聚在伞下聊天,甚至还有人浑然不觉地漫步在路上,让我很惊异。在上海,象这样的暴雨只有在盛夏台风时才可能得见,这里却发生在临近初冬的11月底,而且风云变幻十分迅速,怪不得附近就是著名的百慕大。这种暴雨下的风景在GTA的游戏中也是见不到的,设计者是否考虑过增加这样的要素呢?

2007年11月23日星期五

半年

这几天在美国参加以观光和考察为主的培训。突然想起来这个我好久没来的博客,于是连了一下,发现真的可以上,而且离我上一篇文章的时间正好有半年了。

blogspot这个博客网站在国内一直不能访问(所以YTM的博客也好久没看了)。夏天时在google工作的YC同学来上海公干,我曾顺便向他了解情况。他说这是Google购并的一家小公司,具体技术原因他也不了解,但他猜测是国内电信防火墙的原因,可能是该网站的某个博客上发了犯忌的文章,就被中国把整个服务器给封了。现在看来的确如此。

自从连不上网站,我也没能坚持继续经常写博客。最近忽然觉得这样不好(或者也因为近来经常看一些讨论投资理财的个人博客),所以考虑着另外建个新博客,或者就在MSN上写些文章。这次来米国访问也已写了些记录,只是在旅程中还是比较累,我也没有带笔记本,是借了同事的机器在用,所以会有部分文章等回去整理修改好后再发。

2007年5月23日星期三

我也来“点滴”一把

今天接到北京的电话,原定下周我要参加的BCM培训,因为来自澳大利亚的老师摔坏了腿,要推迟一个星期。

——————

这两天天气逐渐热了起来,有了入夏的感觉。YY的头发长了,这两天也有些烦躁,今天放学后去剃了个小平头(在我看来是接近小光头了),于是很爽,弹琴很好,吃饭也很好。

——————

近来股市很火,班车上的谈话主题也从前阶段的“越狱”转到了“股票”。

一首根据时尚歌曲“死了都要爱”重新填词的口水歌“死了都不卖”在网络上迅速走红,两周来点击超过百万次,今天的晚报上也用了大半个版面介绍相关的人与事。

虽然如此,由于五月来大盘的剧烈震荡,我的资金帐户到今天为止的收益不到1%,远逊于上月的水准。

身份证风波

--2007年5月23日 16:35

Laura周一时发现身份证不见了。

我说你不是刚去了厦门,坐飞机住酒店肯定都要用啊。她说是啊,回来过完安检就记得就放在包里了,当时还嘲笑过一个不知道登机时要不要身份证的同事呢。于是在家里翻箱倒柜,还把从厦门带回的每一个包包翻了个底朝天,还是不见。

然后仔细回忆:由于去厦门几天太累了,因为她负责全队50余人的组织,回来后就特别晕,礼拜天在家里睡了一下午,起来后在家里理东西,记得曾要把包里的几张名片扔掉,可是周一发现名片还在包里,是否会把身份证扔垃圾桶了?

我说那你去翻垃圾桶好了。

“可是垃圾已经扔掉了呀?”

“哦,那没办法了,外面的垃圾箱肯定也已经车掉了。”我说,不用急,如果在家里,过几天终归会出来的,如果真的扔掉了,也只好去挂失补办啦。

去了单位,她的同事吓唬她,说万一身份证给哪个拣垃圾翻去了,做了坏事可就算在你头上,说不定明天公安局就找你去,查一个贩毒的案子。

“那就请个假去补吧,就星期五去好了。”

今天laura下班后要去羽毛球比赛,换上了一条运动的裤子,一摸口袋,欣喜若狂,原来当时上飞机前把身份证放在裤子口袋里,后来忘记了。

所以说,人耐心要好。

又见同学,

--2007年5月23日 16:10

不过是在梦里。这是昨天早上做的一个奇怪的梦,场景应在家里,好象还是在长假期间,不少同学来我家做客,我张罗着招待大家,后来则请大家去门口的小饭店吃饭。来的人挺多,至少有七八个,但总觉得来的同学都是男生,女的都是他们的家属――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。来的是谁也记不全了,印象深刻的只有两个:高中时的同桌和大学时的一个同屋。

突然做这样的梦是否标记着自己年岁又长了,很多儿时的记忆又不断地冲击脑海?但回过头一想,也的确挺可惜的,中学时的同学现在能联系上的只能以个数,而且还几年也不联系一下;小学同学更是连名字也记不得几个了;只有大学同学还算联系密切一些,还都知道在干些什么,每年也总能找到机会聚个一次(仅限还留在上海或偶尔路过上海的同学)。

遥想当年初进大学时,为将来中学同学还能保持联系,我还化了不少力气,包括冒着酷暑,一家家登门拜访,确认地址和询问学校及其他联系方式,完整地做了初中和高中同学两份通讯录。可如今早已过眼云烟,我这个当时的组织者也已经丢失了绝大多数的连接了。

话说回来,如今信息时代大发展,我相信只要有心,要把这些连接重新建立起来是可能的,关键是时过境迁,所有人都走着自己各不相同的路,需要的时候自然会再交叉,不需要的话连起来也不一定有意义。这是否就是佛所说的:随缘?